原来,这才是五一假期里广州最美的风景线!
- 时间:
- 浏览:1263
- 来源:广州的士票 网址:http://assassinn.com
原来,这才是五一假期里广州最美的风景线!
在众多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中,略显青涩的吴振泰格外引人注目。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成熟一些,他特意烫了头发、穿上了西装。这个年仅21岁的小伙子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,他也是广州市最年轻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。
提起物流行业,在很多人眼中,不过是送货、拣货、搬货这类苦累活,但吴振泰却打出“技术牌”,大胆创新仓库管理办法,提升工作效率。
五点起床练习叉车 逆袭大专生获冠军
吴振泰出生在揭阳农村,他告诉记者,自己小时候比较贪玩,偏科严重。“我比较喜欢数学,基本上都是班上前几名,但英语特别差,中考只考了10多分。”
中考时,虽然总成绩勉强过了高中录取线,但只能去一间并不理想的学校。于是,吴振泰打算读中专,但父亲却不答应。“我爸希望我能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。”
吴振泰可不这么想:“我对自己的认识很清醒,我不喜欢英语,觉得学下去也学不好,退而求其次读技校,我相信肯拼搏就有好出路。”
虽然不满,但父亲还是拧不过吴振泰,但他决定每学期只给儿子学费加上生活费6000元,其他一概不管。这让吴振泰暗下决心,一定不能让父亲看扁,他要用实际行动告诉父亲,中专生也有出路。
在2014年广东省“中诺思”杯物流师职业技能竞赛中吴振泰(右一)获得学生组第一名。(资料图片)
最终,吴振泰选择到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学习物流专业。中专阶段的吴振泰,用他自己半开玩笑的话而言,“算是学霸级”。除了学习专业知识,他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大赛。2014年,他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物流师职业技能大赛,当时,参加这个比赛的以大专生为主,吴振泰是为数不多的中专生。
吴振泰坦言,自己不算最勤奋的,却喜欢思考,善用巧劲。“比赛的其中一项技能是开叉车,那时候学校只有2辆车,十多个学生轮着练习,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。”吴振泰心想,这样太浪费时间,于是他5时就起床去练习。最终,凭借开叉车零失误的成绩,他获得了大赛的第一名。
“这时候我终于敢告诉父亲,我拿到了全省第一名。”父亲这才发现,不能小瞧儿子。“感觉我向他证明了自己。”
专业技能获公司肯定 入职两年逆袭成主管
毕业后,吴振泰进入广州凯骋物流有限公司,成为一名仓库工人。因为年纪轻,同事都喊他“小正太”,但这个“正太”却不简单,他把善于思考钻研的巧劲带到了工作中。
“物流行业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,管理一个1万多平方米的仓库并不容易。不能满足于搬货送货,要通过技术改善工作效率。”面对最粗重的搬运,吴振泰敏锐地发现其中的“效率问题”。他介绍,他所在的仓库,现场比较杂乱,而且经常出现库存不准的情况。“这样我们在取货时就特别累,有时候一个上午都找不到一件货。”
针对类似的现象,吴振泰提出将货物进行区域划分,同时梳理货物进出流程,提出6S管理模式,即通过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、安全的方式,对工作场所进行合理化管理,让工作环境变得整洁有序,从而提升工作效率。
以前,一个两三千平方米的仓库需要两名工人进行管理,经过改进后,只需要一个人管理即可,工作效率提升了100%。除此之外,他还想出了不少改进工作效率的办法:如何通过团队衔接更好地协作,如何改善印刷纸储存管理方法……
吴振泰的专业技能也获得了公司的肯定。短短两年,他实现了从实习生到组长,再到部门主管的跨越,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主管。“其实作为主管,如何管理员工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,我希望能够先钻研技术,今后能成为一名经理。”
感言:新时代工匠要“苦干”更要“创新”
对获得五一劳动奖章,吴振泰坦言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在他心中,劳模并不只有“苦”和“累”,对新时期的劳动者而言,还应该懂得改革创新,提升工作效率。
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,吴振泰飞往北京,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五一劳动奖章。他告诉记者,在去之前,父亲还一度担心。“是不是诈骗啊?现在很多骗人的。”吴振泰笑言,五一小长假期间回揭阳老家,一定要让父亲摸一摸奖章,看一看他和人民大会堂的合照,让父亲看到,只要肯拼搏,就算读中专、做技工,照样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。
那时生产线手工做,劳动强度大,我一个月掉肉9公斤。”别人可能选择辞职,可倔强的张春新选择创新——用机械化替代手工操作。创新出了名,人家来“挖墙脚”,翻3倍到5倍的工资,别人可能应了,可张春新宁愿泡在科技创新的“蜜汁”里,也不愿躺钱堆里发呆。
从一名流水线上的手工计件工人,到如今带着39人的团队,主导着全企业的科技创新课题,全国、省、市劳模张春新,依旧整天一身工作服,背着重重的双肩包,健步如飞,学习不停,科创不歇。
广州工匠之全国劳模张春新。
苦与累
激发计件工创新潜能
张春新从不讳言,自己21年一直在生产一线,而且最初的岗位是“流水线手工计件工”,那正是他激发科技创新潜能的地方。
1996年,20岁的张春新从中专毕业,分配进入现公司做计件工人。手工操作,搬着沉重的零件,劳动强度很大,每天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工作任务,这让本就不胖的张春新在工作首月就猛然瘦了9公斤。张春新不肯低头,一心只想:“如果能采用机械化来替代手工操作,降低劳动强度,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,那该多好啊!”
创新的想法一出,张春新就琢磨着从提升自己开始,下定决心自学设计、画图,打好基础再谋工艺创新。月工资仅1000元左右,张春新就舍得花三四千元购置电脑,电子图版、CAD、UG……画图软件无论如何更新,他都非常用地学。
付出有回报,想改进工艺但苦于设计人员无法对接实操,这点再也难不倒张春新了。2009年,汽车行业大兴,公司发展迅猛,这时却遇到设备老化、产能规模有限等瓶颈。张春新急了,设计出改善图纸,又示范讲解一整套标准操作程序、方案计划,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,大大提升效率。
不言放弃
打破国内行业标准
“他呀,特别倔,想干什么从来不愿意松口说不干的。”张春新的同事说。张春新只是憨憨地笑:“要干成点事,可不就要坚定、执着、不放弃嘛!”
开着丰田车,你可想到,开关车尾箱时轻松的扣、抬、压盖,就有张春新与团队一项打破国内行业标准的创新成果?
原来,2016年,华德公司准备开发丰田新车型尾箱盖开闭系统的拉簧,图纸是日方设计,用的是日本标准、材料和生产专用设备,要求非常高,要求拉力非常大,并要在80度的温箱里试验6000小时力衰减要小于20%。技术员经过了半年多的试验,拉力只达到三分之一,试验20小时力衰减就超过了20%,始终达不到日本标准,无奈想放弃了。公司将攻关任务交给张春新,张春新马上对图纸进行分析,请教同行专家,同行专家也建议“放弃开发”。
“不行,不能服输!”张春新模仿日本的方法设计工装,用半自动进行试验,经常通宵达旦,最后基本能达到图纸拉力要求了。张春新考虑改用现有设备,可一边做了7次试验,拉力只达一半,又有“放弃”的声音出来,经过再次总结分析,用自己设计的工装反复调整试验5次,努力了一个半月,最后在第二轮的第6次成功了,完全达到并超过图纸拉力要求,此项目也一举打破了国内行业标准。
带队技创
百项成果增效益
2008年,张春新从生产线副线长获提拔为正线长,有副手分担管理工作,把更多精力钻研技术创新;2009年,他从管理岗位转到技术岗位,在公司支持下成立了“创新工作室”;2012年,张春新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后,工作室改名为“张春新劳模创新工作室”,核心成员也从原来的8人增加到39人。
据初步统计,工作室取得了100多项技改创新成果,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,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9500多万元,多项核心技术在全国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。
其中,完成技改创新40多项,增加经济效益4300多万元。比如在2016年对汽车座椅弯管冲压方法进行技改创新,生产效率提高了117%,填补了公司在管件端部无法一次成形的技术空白,仅此项创新技术每年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170多万元。
完成效率提升30多项,比如座椅骨架成型生产线产能从140万件/月提升至230万件/月;异型弹簧线产能从480万件/月提升到了710万件/月;弹簧胶管装配产能从3000件/班跃升至10000件/班。
完成质量改善及节能降耗等30多项,比如2011年有一个摩托车的换挡产品,手张春新苦战四个月设计出新的工装,实现了产品一次成型,减少7道工序和节省10人,开创了此类产品在行业中一次成型的先河,每年增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。
劳模感言:
创新平台比外面的高薪更值得
从最初的流水线工艺改造,到如今技术创新成就全国劳动模范,张春新每一步都走得努力、坚韧、踏实。其实工作仅三四年,爱钻研、能创新的他,就频频被别的企业“挖”,出手就是薪酬的三至五倍,张春新说,与其躺在钱堆里发呆,拥有一个能够释放潜能的平台,在他看来更值得。如今,他带领的“劳模工作室”,核心成员就达39人,除了一两位同龄,其他人都比张春新小,但技术革新、管理创新、劳动竞赛、QC活动……这个团队拉出来把把是好手。
“我的渴望,就是当了劳模更努力,还要传、帮、带,领着更多人去创新!”让张春新兴奋的是,他的团队已经进入“系统作业”,设备、制造、技术各组分工细化,从今年开始,公司把全企业的创新课题一体化打包,都交给了张春新团队做创新主导,45个课题,张春新又充满电,鼓足劲,再出发!
猜你喜欢